何以至此?
代運營對于所代營的品牌公司來說,存在的價值在于效率高、成本低。我相信當初拉夏貝爾選擇黯涉的時候,也是抱著省錢省力省心的想法的。
門檻太低,導致亂象叢生
3、5個人就可以開一個公司,能收到一個項目就能支撐基本運營。單從天貓平臺的代運營服務市場現狀來看,目前國內電商代運營行業中,代運營店鋪數量小于5家的公司的占比仍超過65%

我們現在看到市場上電商運營有幾個大的共同點,主要玩法就是以折扣導向,價格越來越低。模式化、流水化的推廣方式雖然可以讓品牌快速提升銷量,在線上站穩腳步,但也加劇了線上線下價格不統一的矛盾,速效的背后往往由于根基不牢固迎來短命的未來,品牌溢價越來越顯示不出來,與消費者互動綁定也越來越少。
天花板太低
由于品牌的差異化,越來越多品牌也逐漸意識到模式化推廣收到的70%品牌效益已經是代運營上限。
庫存積壓嚴重
當品牌商在做渠道評估確定最終產量時,代運營出于讓公司領導層滿意的角度,往往會報的比較高,和公司供應鏈沒發同步。這個就風險很高了,無形中增加了品牌方的庫存積壓風險。
快消品的積壓,對企業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,食品過期了就只能銷售到飼料廠,衣服過季就只能按產品原價的1/10甚至論斤賣處理掉。
“命門”在別人手里,終究不安心
與代運營合作,即使表面上親密無間,但如果品牌商始終沒有自己的團隊,就會比較容易受到代運營公司的控制,遇到利益無法平衡相互沖突的時候,公司風險管控上容易出問題,很容易給電商業務造成致命傷害。
● 網絡品牌商
代運營公司可以成為品牌代理,不做傭金模式,自己做經銷商,買斷經營,自采自銷;亦或者自己獨立創造品牌,變成網絡品牌商。簡單的說就是“自己開干”,形成自主現金流,打造全新商業模式。
● 技術流
轉型成為技術或者專項服務提供商,只專注技術,提供標準化的服務。
● 理論帝
代運營公司在運營的過程中,都必然積累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,所以在重鑄商業模式的過程中,代運營公司可以轉型成為培訓機構或者自媒體,將所有的一些代運營知識或者理論傳播出去,從一種服務形態轉化為另一種服務形態。
● 歸附
在代運營公司走到窮途末路的時候,選擇“犧牲自我”,走上被收購的道路,通過一種形式的“死亡”交換新的起航。
● 陪運營
所謂的“陪運營”就是運營公司只提供品牌公司的團隊培養和資源整合工作,不再提供電商代運營的一站式服務,簡單的說就是運營公司充當導師和顧問的角色,指導品牌公司的運營發展。
不管是哪一種轉型,都有屬于自己的商業模式,都是一條還需探索的出路。
既然是在行業生態圈的發展中出現的產物,那必然也要隨著行業的發展而變化。作為一個品牌從線下到線上的過渡性角色,代運營公司必須及時轉變自己的定位,進行自我升級和自救,不然就只能成為企業轉型大潮中的匆匆過客,淹沒在行業浪潮里。